篾匠,是一門古老的職業(yè),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會用到很多篾制用品。
竹子是客家地區(qū)常見之物,由于山林里竹子和藤類都多,當地的老百姓日常用具很多是用竹子加工而成,如提籃、籮筐、背簍、簸箕等等。
竹器美觀大方,牢固結實,經久耐用。
篾匠手藝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,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劈成各種各樣的篾。
首先要把竹子劈開,一筒青竹,對剖再對剖,剖成竹片,再將竹皮竹心剖分開,分成青竹片和黃竹片,剖出來的篾片要粗細均勻,青白分明。
青篾絲柔韌且極富彈性,適合編織細密精致的篾器,加工成各類極具美感的篾制工藝品;黃篾柔韌性差,難以剖成很細的篾絲,故多用來編制大型的竹篾制品。
生活中的篾制品
街上賣的背簍、簸箕等
在八九十年代,經常能看到竹制品,篾匠將竹子剖成各種規(guī)格的竹篾,篾在他手指間前后翻飛逐漸成型,變成一個個精美別致的
竹編手工藝品。如米篩、蒸籠、竹籮、雞籠等。
篾匠手指飛舞間,一件精美別致的竹編手藝逐漸成型。
剖蔑
青色的竹竿在火上簡單加熱后很容易將其彎曲
編織
如今從事傳統(tǒng)竹編手藝的人已不多,但是我們相信手工的靈氣是機器無法代替的,縱然時光流逝,傳統(tǒng)的竹制品在市場上依然有自己一席之地。
整理自:客家人雜志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打賞支持一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