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孟郊,號休,興寧縣刁坊鎮(zhèn)羅壩村人。北宋宣和五年(1123年)考中舉人,宣和六年中探花,授職諫議大夫、翰林院學士。羅孟郊等極力支持尚書兼右丞相李綱,堅決主張抗金復仇,收復失地。他不滿大尉蔡京擅權,指示大學士陳東等聯(lián)名上書,稱蔡京、朱面力 等6人為“國賊”。宋欽宗準奏,把“六賊”中的干將王黼、朱面力 等治罪。后來當金人南侵時,欽宗懾于金人氣焰,欲罷李綱的尚書兼右丞相、親征行營使之職,以討好金人。羅孟郊又與陳東等發(fā)動京都近萬人到皇宮前上書請愿,要求留用李綱,為國效力。宋高宗南遷后,奸相秦檜掌權密謀與金人議和,受到羅孟郊與葉三省等人的極力反對。秦檜恨之入骨,指使御使羅汝木骨,奏榜羅孟郊“ 非橫議”。結果,羅孟郊于南宋紹興二十二年(1152年)被貶于江西興國,次年病逝,享年62歲。 檜死后,高宗下詔復用羅孟郊等人,得悉羅已去世,遂追贈“禮部尚書”,敕葬于興國軍甘棠山。
相傳羅孟郊非常刻苦用功,讀書常至深夜。有一天晚上,他發(fā)覺燈油已盡。正焦急間,忽見那日問路的老人,自門外飄然而入,對他說:“相公(客家人對別人兒子的稱呼)要讀書,可跟我來?!绷_孟郊拿起書卷,身不由己地跟著老人,來到山頂,頓覺眼前一片光明,亮如白晝,望望遠處,卻是朦朦朧朧。羅孟郊深為驚異,不知這亮光從何而來。這時老人笑道:“你不必疑慮,我是本山山神石古大王,念你知禮好學,特將神燈一盞,懸于上空,供你映讀。你可安心用功,待雞靈山傳來雞鳴時,方可回去睡覺?!闭f罷凌空而去。從此以后,羅孟郊更加發(fā)奮用功,每天晚上都到山頂借助神光映讀。每至夜半,雞靈山那邊果然傳來清亮的雞鳴,這聲音與一般家雞的啼鳴迥然不同。三聲過后,山下的村雞才鳴。羅孟郊便回家就寢。一連數(shù)年,他都是這樣勤奮攻讀。至19歲時,羅孟郊赴京會試,一舉高中探花。
羅孟郊不但勤奮讀書,還苦練書法。相傳他洗過墨硯的山泉,水色都成了墨色,故叫墨池。墨池附近建有探花祠、墨池寺。 “神光山”“墨池寺”而今都成了興寧的名勝古跡,為歷代文人學士重九登高的必游之地。
明正德年間為興寧縣令的江南才子祝枝山勒石為83字的《墨池銘》,豎于池邊。銘文有云:“天作高山,下有汪泉。昔公臨之,染白以元。我今從之,清藻以宣?!泵魅f歷年間縣令陳應薦亦書“墨池”二字刻碑立于池邊。墨池旁邊有“墨池寺”。創(chuàng)建于明朝,曾為“探花祠”和“探花書院”,寺內(nèi)花木扶疏,幽靜清穆,有羅孟郊詩:“一自題名后,思歸何日歸。雖然著官錦,不及舞斑衣。故里桑榆晚,他鄉(xiāng)雨雪霏。庭前停玉軫,目送雁南飛?!保ㄙY料來源網(wǎng)絡)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打賞支持一下!